关于保障市场供应的几点思考与建议-pg电子官方

关于保障市场供应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商务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切实保障国内市场平稳运行,是关系宏观经济大局,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中央关心、社会关注。各级商务部门高度重视,把保证市场供应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西安特办为此进行了初步调研,现将有关思考与建议报告如下。
  一、大力发展生产,坚持把增加商品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增加商品生产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基础。对于重点商品的生产,除了加大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外,地方政府也应该积极予以配套扶持,特别是对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要从生产环节增加供给,要进一步加大对蔬菜、水果、肉品、水产、油料等重要农副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投入和信贷支持,以促进发展生产,保障市场供给。
建议:对重要农副、水产品基地的建设,特别在投资和税收上予以优惠。增加生产,保障有效供给。
  二、增加有效供给能力,突出保障重点。保障市场供应,首先要突出重点商品,比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重大节假日的市场供应与稳定等。强化区域协调和空间布局,特别注意防范少数商品的市场异常波动向更大范围传导。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建议:1、加强对重要商品和主要市场的商品数量、金额、价格监测。2、在重要城市周边,建立重要商品应急保障仓(冷)库。
  三、抑止不合理需求,限制“两高一资”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发挥进出口的调节能力。首先,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进行各种宣传,利用舆论手段,正确引导居民消费,营造良好消费氛围,并采取有力措施,协调供需关系,抑制不合理需求。同时,优化投资结构与商品进出口结构,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针对性地适当增加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国内市场其他紧缺商品的进口,严格控制资源性产品和粮食的出口,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投资需求,这样既增加有效的供给又压缩一些不合理的生产和投入,在保障市场供应,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建议:1、运用财税、金融、市场准入等相关政策措施,限制和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投资需求和生产流通。2、对重要消费商品进口,实行降低、减(免)关税或给予补贴的优惠政策。3、利用人民币升值条件,用目前大量的外汇储备收购国外的资源、土地、引进优秀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补充有效供给。
  四、构筑完善的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体系,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引导。密切关注消费与市场的发展变化,加强对市场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准确判断市场走势。完善市场分析制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供给和需求,稳定居民消费预期。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预警,特别是要健全重要商品、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提高对市场动态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建议:建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包括气象、交通、商品原产地、动植物病疫、仓储以及市场供求、价格等综合分析数据库的国家、区域和地方市场运行智能分析预警调控体系。
  五、强化市场反应能力,建立全国和地方的调剂配送平台。完善产销衔接和区域调剂机制,特别是生活必需品和紧缺商品的产销衔接,提升现有的市场调控能力。建立健全国家、地方各级应急商品数据库,及时掌握生产、库存、地域分布、运销能力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预案,提高区域调剂的快速反应能力。
  建议:1、强化实时信息数据库建设,构建多媒体、系统运筹和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相结合的商务综合业务信息系统。2、建立完备的省、市、县级市场供应应急预案。
  六、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改善配送“瓶颈”,疏通农村市场“末端”。统筹规划城乡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推动物流企业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向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提高物流综合性服务水平,发展第三方物流。深入推进“双百市场工程”,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高农村商业网点配送率,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着力开展季节性的常态服务,尽快形成农产品的产、储、运、销配套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支持建立生鲜配送中心,推动产地配送中心的建设。提高鲜活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降低鲜活产品的配送成本,实现冷链物流配送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以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确保商品配送调得出、运得到、用得上。
  建议:1、对生鲜产品、产地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农产品低温仓储以及冷链系统企业予以政策性的扶持。2、进一步改善物流企业纳税情况、优化国家许可经营商品或服务的跨区域配送。3、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改变我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由于行业管理体制分割等原因,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运输资源配套不合理、浪费严重的现象。4、推行物流全行业标准化、信息化,使用通用性标准,提高物流效率。5、认定一批从事现代专业物流信息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的物流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七、始终强化市场监管,保障市场秩序。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切实抓好商务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商业欺诈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建议:开展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健全商务信用分类管理制度。
                             

                               西安特办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一日
网站地图